古人对姓名文化的讲究

罗李华
2021-06-08

名字与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重要的,因而人的名字和身体不是代号和实体的关系,而是人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名也者,其人之魂也,其人之生命所系也。”中国原始先民认为人名与其生命灵魂休戚相关。直到今天,世界上没有人会对自己和子女的名字马虎的。



人早先本来没有名字,可是人类进人原始氏族社会,就开始有了姓有了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黄昏后,天黑暗不能相认识,人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人一旦有了名字,这个名字就会成为他命运的一部分,一辈子都与他血肉相连,即使死了,肉体化为尘土,情色皆成死灰,他的名字却可能仍然在人间神出鬼没,可让生者得到保佑,也可令活人不得安宁,比如学习书法的人对“书圣”王羲之皆顶礼膜拜,历代读书的人都参拜祭祀“文圣”孔子,尊其为“先师”,做生意的人大多供奉关公。读者稍微留意一下众多饭店会发现,店里都会祭拜关公,生意人不但把关公看做是管理钱财的神,也把他作为生意上监察诚信的守护神。关羽是众多财神中以刚毅耿介忠义着称于世。他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赞诗:“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今天常见的对联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关公仗义,旺旺大吉。”关羽,姓关,名羽,字叫“长生”,后改字为“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淸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台湾,祭祀关羽的庙宇也相当普遍,除了一般武庙、小型宫庙、神坛将其作为主祀外,也有称为恩主公庙的大型关帝庙,其中以行天宫最富盛名。所谓的“恩主”是鸾堂倍仰的名词,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



有了名字,你就被社会打上了标志性的烙印,你就被社会指定了一个身份,一个位置,一种存在的姿态,一种送往迎来的表情,你就只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待在你该待的地方,可见,名字不仅仅就是一个称号,你有什么名字就释放什么信息,在信息时代,你给人家什么信息,就得到什么机遇,因此名字这个称号非同一般,闻其名则知其人。



不管名字吉凶好坏,它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特的被定型的人。一个吉祥名字,不但可以治人的病,也可以救人的命,史能够改人的运,所以中国人自古及今一直重视命名礼仪。人类的姓名礼仪制度自始至终就是社会的产物,人的身份、地位、种族、性别、职业、命运等都可以从其姓名中体现出来,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姓名这里汇合,也由姓名得以折射、解析。



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定了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叫《礼记》,据《礼记•内则》记载:“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夫齐则不人侧室之门。……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憤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是日也,妻以子见于父,资人则为衣服,由命士以下,皆漱浣,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夫人门,升自阼阶。立于阼西乡,妻抱子出自房,当楣立东面。姆先,相曰:“母某敢用时日只见孺子。”夫对曰:“钦有帅。”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成。”遂左还,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妻遂适寝。夫告宰名,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夫入食如养礼。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阶西乡,世妇抱子升自西阶,君名之,乃降。……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摈者以其子见,君所冇赐,君名之。众子,则使有司名之。”



这种复杂且颇有条理的命名礼仪说明中国人在汉代前就十分重视起名,《礼记》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内,父亲不人产房唯经常使人慰问,敁示对荽儿的关心。三个月后,命名礼择吉口举行,家族中有头面的妇女如祖母、伯母、叔母等,以及父亲已为孩子请好的老师(或保姆)都来参加。当R,母亲先行洗澡换衣服,孩子已剪去胎发,头上留着两个发角。礼仪开始时,母亲抱着婴儿出房,向东站在门楣下,祖母或者辈分最高的妇女先看孩子,并喊着孩子的母亲姓氏说:“某某氏,今天要让孩子拜见父亲了。”当父亲的应答进:“我一定要好好教养孩子,使他守礼循善。”然后,父亲走前去,握过小孩的右手,绐其以慈爱的笑容并逗戏,百日左右的小孩,往往会以嬉笑咿呀和手舞足蹈相回报,从而给庄重的礼仪增添了喜庆欢欣的气氛。接着,最关键的程序开始了。做父亲的在根据孩子的出生时日、体形相貌等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参酌后,咳嗽一声,当场宣布孩子的名字(也有事先拟定好的名字)。说出孩子的名字后,母亲立刻应答,略说一定谨记夫言,教儿成德。然后,她把孩子交给老师或保姆。对方抱过婴儿后,即依尊卑长幼的顺序,把小孩刚获得的“名”逐一向参加礼仪者宣告。祝贺声中,人之初,“名”得立矣。命名礼的最后两道步骤,是告祖先告宰闾(宰:古代官名;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宰闾相当于今天的居委会主任),这两道程序都由父亲唱主角。告祖先使新生儿之名获得家族内部的承认,告宰闾则为存档,其式为“某年某月某日某生”,由“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礼记•内则》)。从这个时候起,如不发生改名情况,命名礼上所赐予的这一特称,将陪同孩子终生乃至永远;在其有生之日,它的表现方式(如名片、印章、身份证等)有时候竞比其本身更具有证明效验(这种征象,到现在仍在银行、邮政局、学校等机构内行之有效),而在其身后.除了“尔稗身与名俱灭”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的故事,不也比比皆是吗?这就难怪古人对于命名之礼,要如此慎重了。



战国末期楚国贵族屈伯席给儿子屈平(字原,名平,通常称为屈原)起名的经过,就是一个严格遵循古代命名礼仪的典范。距今2340多年前(约公元前343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时值寅月寅日。和风煦煦,天气晴朗,坐落在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临江水边的一处宅院内,传出了一声淸亮的嬰儿啼哭。立刻,一个小女孩跑进书房,禀报:“爸爸,妈妈生了个小弟弟!”屈伯庸闻声惊喜。



遵照上流社会的礼法,三个月以后,屈伯庸才第一次见到了新生儿。孩子的头上,已经绾起两个发角小辫,更显得天真可爱。当父亲拉过儿子的小手,仔细端详,又掐指推算,笑眯眯说:“好。生日合于吉度,貌端气正可则,就取名叫‘平’吧。”瞧,既要测算时日,又要看相貌,古人对于命名之道是多么重视啊。周朝早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在《周礼》中规定:山师学山林之名;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原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兵陵、坟衍、原隰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媒氏掌万民之判,凡是男女,都要记录某年某月某日命名。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就这样获得了他的本名。几十年后,他在《离骚》中追述了这个场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摄提就是寅年,孟陬指正月,亦即寅月,初度指出生日,皇指父亲,锡指购给。意思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寅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宇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与他的出生戊寅年寅月寅日(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而清代陈场用周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不只是巧合,更是一个好兆头。



复杂的命名礼仪,集中到一点,就是对“名”的特别重视。《礼记》记栽:“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亊不成。……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荀子说:“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可见,对于中国人来说,命名的意义远远不止是一个标识的作用,更关系个人的命运。在过去十多年中,我见证了无数人被自己的姓名所累,也见证了很多人改了姓名后脱胎换骨。有人要问:重名的人多了,人生命运、个性都一样吗?当然不同。只凭名字来做预测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严谨的命名法要与生辰八字相结合,我们的“上文五维全息起名法”,就是将姓名本身的吉凶与八字用神五行结合在一起,按照生辰八字五行—姓名格数—姓名意象—姓名音象—姓名形象这五个步骤给人起名,如此则相同的姓名才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如此起名才起到良好的效果。



起名中的生辰八宇五行、数理、意象、形象、音象,从这五个方面起名、改名就能改善运气、身体、婚姻、亊业、学业,使当事人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起名法不但重视名字的音、形、义所含的信息,而且甩视命理(生辰八字)、数理,所以此种起名方法难度很大,一般水平的人难以应用经作者多年来对此法的研究、观察与验证,根据先天生辰五行的实际情况、配合五格数理、考虑N1SS的音、形、义,取名、改名效果最佳。名字取得吉样,名与命相符,使不好的的命如获雪中送炭,使好命如锦上添花。如果名字没有取好,好命也会大打折扣,不好的命则如雪上加霜比原来更差。


微信图片_20210603001605.jpg

阅读236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