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分别观——“五停心观”修行法

2015-07-30

  界分别观
  
  界的意思是差别界限,类别分际。一切现象,及至观念,都有名相体用,每一种名相体用,均有其界限的范围,名之为界。
  
  《大般涅槃经》卷三六云:「着我多者,当为分析十八界等」。若依此经所言,先修不净、慈悲、数息、界分别的四种观行,如法修行已,次第获得身受心法的四念处观,得是观已,次第后观十二因缘。如是观已,次得暖法,以暖法而得信心,以暖法而得智慧;暖法虽是有为的有法,却能破除有为的有法,故此暖法,能为无漏的道相。
  
  若依此经,五停心观的先后次第,应该是不净、慈悲、数息、分析十八界、观十二因缘。修行前四观完成,即得身受心法的四念处,修十二因缘观成,即入暖位。
  
  从诸经论所见,界分别观的名称各异,另有界差别观,界方便观,分析十八界观等名。主要是从人生的身、心、环境世界,作统一和整体分析,因为人的烦恼渊薮,便是我执,我执之坚固,是来自对于自我身心及身心所在环境的颠倒想:以非我为我,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不净为净。若能综合地统观十八界,便可发觉我们的身、心、世界,乃是无我、无常、空的,唯有如此,始能从苦、乐、不净的无常之中,获得智慧,获得解脱。
  
  所观十八界的界分别,便是观想:人生的存在,不过是身、心、环境,暂时的组合。以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为身的存在;以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环境世界;以觉受领知六根和六尘相接相对时所起的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为心的活动。只要此三大类的任何一类发生残缺现象,自我的感觉世界、自我的价值判断、自我的执着范围,便随着变化。可是凡夫执着的自我,并非真实的自我,而是虚妄不实的以幻为真。若能经常提醒自己,自我执着的结果,除了增加烦恼,没有一点好处,便是界分别观的功能。
  
  十八界的构成要素,不出于精神与物质的两大部分。物质的部分即是地、水、火、风的四大,我们的身体由此四大和合而成,我们处身的世界,也是由此地、水、火、风的四大和合而成。此四大类的元素,均在空间之中运动,知道并且利用这四大元素的便是精神,佛法称之谓识。所以十八界能够组合成一个人的完整的生命现象,换句话说,人的自我,也不过是十八界的个别零件的暂时组合,其中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叫做自我。
  
  正由于在界分别中,以破除自身的执着为最重要,因此在《杂阿毗昙心论》卷五要说,观自身界方便,即是观自我身体的种种自性、种种业、种种相。被我人所执着为「我」的自身,即是地、水、火、风、空、识的六界。当观地界为水界润故不相离;当观水界为地界持故不流散;当观火界成熟故不淤坏;当观风界动摇故得增长;当观空界空故有食等出入;当观识界合故有所造作。
  
  该论又说,再观此身,从足至顶,种种不净充满。观察此色身现象,犹如猛风,飘散聚沙。如是观法成就,能得空解脱门种子;于彼生死厌离不乐,得无愿解脱门种子;于生死不乐已,正向涅槃,得无相解脱门种子。若于此观「得不作想觉已,观一切有为,皆悉散坏,是名界方便满」。也就是说界分别观观成,即见有为相坏,无作相现。
  
  根据《瑜伽师地论》卷二七,将此界分别观,称为「界善巧」。并谓界有十八,即是观想: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并且了知此十八种法的个别的界域,个别的运转,即能于此因缘而得善巧。

——摘自圣严法师《禅钥》


阅读1235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