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却身心
——明.憨山德清禅师
著者小传:憨山德清(1546-1623),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安徽全椒人,12岁投南京报恩寺学经教,通内外黄老之学,19岁受具足戒。一生弘扬佛法、重修祖庭、选僧受戒、立仪学、养沙弥、设立库司清规、大振祖风。后人立塔于南华天子岗,世称憨山大师。思想融合禅与华严,倡导禅净无别、三教归一说。学识之渊博,著作之丰,亦非常人能及。著有《华严纲要八十卷》、《楞严通义十卷》等,另有门人将其著作汇编《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二十卷》诗文造谐甚高,圆寂后在曹溪留下全身舍利,供人瞻仰。
赏析:“抛却身心见法王”,如何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证悟自性法身?凡夫只因我执甚深,憎爱拣择故轮回生死攸关;若能远离我执,放下身心,则无边烦恼当下清凉。“前程不必问行藏”,证悟本来面目后,自是随缘任性,处处自在。《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三心皆不可得,又哪来什么妄想前程行藏呢?这是从空上来说;从有上说,《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因果的道理已经洞然明白,禅师自然广种善因,广结善缘,当然不必再问行藏。“但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识得娘生面即证悟了本来面目,则雷震风摇,冰消叶落,鸦鸣鹊噪,山色溪声,一一皆谈实相,般般全露法身,处处佛光普照。